01基本特征
【别名】灰包、马粪包
【来源】为灰包科脱皮马勃属植物脱皮马勃、马勃属植物大马勃和紫色马勃的近成熟子实体。秋季子实体刚成熟时采集,去净泥沙,晒干。
【原形态】1、脱皮马勃 腐寄生真菌,子实体近球形或近长圆形,径15~30厘米,幼时白色,成熟时渐变深,外包被薄,成熟时成块状剥落;内包被纸状,浅烟色,成熟时完全破碎消失。内部孢体成紧密团块,灰褐色,渐变浅;孢丝长,有分枝,多数结合成紧密团块;孢子球形,直径约5微米,褐色,有小刺。(若连小刺在内,直径6~8微米)
生于山地腐植质丰富之处。分布于河北、内蒙古、陕西、甘肃、新疆、安徽、江苏、湖北、湖南、贵州等省区。
2、大马勃(无柄马勃) 腐生菌,子实体近球形至长圆形,直径15~20厘米,几无不育柄。包被薄,易消失,外包被白色,内包被黄色,内外包被间有褐色层。初生时内部含有多量水分,后水分渗出,逐渐干燥,外包被成块开裂与内包被分离,内包被青褐色,纸状,轻松而富弹力,受震动时就散出孢子。孢子球形,光滑或有时具细微小疣,淡青黄色,直径3.5~5微米。孢丝长,与孢子同色,稍分枝,有稀少横隔,粗2.5~6微米。
秋季生于林地和竹林间。分布于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内蒙古、甘肃、新疆、安徽、湖北、湖南、贵州等省区。
3、紫色马勃(有柄马勃)与上种主要区别点为子实体陀螺形,较小,直径通常5~12厘米,上部扁圆形产孢子,下部不育,成一个长圆柱状的柄,又称有柄马勃;孢子老熟后,上部全破失,只剩杯状不育基部。孢子球形,直径4~5.5微米,上有小刺;孢丝很长,分枝,有横隔,互相交织,色淡,粗2~5微米。
生于旷野的草地上。分布于河北、青海、新疆、江苏、安徽、福建、湖北、广西、广东海南岛、四川等省区。
【炮制】除去硬皮,切成方块。
02 药理特性
【性味】辛,平。
【归经】《纲目》:"肺经。"
【功能主治】清肺利咽,解毒,止血。治喉痹咽痛,咳嗽失音,吐血,衄血,外伤出血。
①《别录》:"主恶疮、马疥。"
②陶弘景:"敷诸疮。"
③《本草衍义》:"去膜,以蜜揉拌,少以水调呷,治喉闭咽痛。"
④《纲目》:"清肺,散血热,解毒。""能清肺热咳嗽,喉痹,衄血,失音诸病。"
⑤《玉楸药解》:"治骨鲠吐血。"
温馨提示:请在医生指导下辨证使用,请勿盲目试药,本平台仅做信息分享,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