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基本特征
【别名】金疮小草(《本草拾遗》),雪里青、土犀角(《纲目拾遗》),见血青、白头翁、筋骨草、石灰菜、紫背金盘、破血丹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退血草、散血草(《分类草药性》,伏地筋骨草(《江苏植物名录》),白夏枯草(《苏州本产药材》),散血丹、白毛串、白喉草、四季春草、大叶刀焮草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青鱼胆草、苦地胆、透骨消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,四时春(《闽南民间草药》),地龙胆、活血草(《四川中药志》),雪里开花、青石藤、朋花、一盏灯、野鹿衔花、天青地红、叶下红、爬爬草(《湖南药物志》),白调羹、和胶毒草
【来源】为唇形科植物筋骨草的全株。3~4月或9~10月,采取全株,晒干,或鲜用。
【原形态】多年生草本,高10~30厘米。茎方形,基部匍匐,多分枝,全株被白色柔毛。单叶对生,有柄,卵形、长椭圆形或倒卵形,长4~11厘米,宽1~3厘米,先端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不规则的波状粗齿,上面绿色,幼时下面紫色,两面有短柔毛。花轮有数花,腋生;在枝顶者集成多轮的穗状花序;苞片叶状卵形,生于花轮下方;萼钟状,有5齿,齿三角形,外面和齿边有白色长柔毛;花冠白色或淡紫色,唇形,外面有短柔毛,内部有毛环,上唇半圆形,极短,下唇外折,3裂;雄蕊4,2强,着生花冠筒上而略伸出筒外;雌蕊1,子房4裂,花柱丝状,柱头2裂。小坚果灰黄色,具网状皱纹。花期3~4月。果期5~6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生长于路旁、河岸、山脚下、荒地上。分布几遍全国。
【化学成份】全草含黄酮甙及皂甙、生物碱、有机酸、鞣质、酚性物质、甾体化台物、还原糖等。甾体化合物中,含杯苋甾酮、蜕皮甾酮以及微量的筋骨草甾酮C等昆虫变态激素;另含一种与此激素作用相反的成分筋骨草内酯。根含筋骨草糖。
02药理特性
【性味】苦甘,寒。
【归经】《本草再新》:"入肺经。"
【功能主治】止咳化痰,清热,凉血,消肿,解毒。治气管炎,吐血,衄血,赤痢,淋病,咽喉肿痛,疔疮,痈肿,跌打损伤。
①《本草拾遗》:"主金疮止血,长肌,断鼻中衄血,取叶挼碎敷之;亦煮服断血瘀及卒下血。"
②《纲目拾遗》:"专清肝火。"
③《木草再新》:"清火开气。"
④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"养筋,和血,散寒,酒煎服。""捣敷疮毒。"
⑤《分类草药性》:"退火散血,消肿毒。跌打损伤,泡酒服。"
⑥《福建中草药》:"清热泻火,消肿解毒。治痢疾,白喉,喉炎,扁桃腺炎,婴儿头面湿疹,疔疮,牙痈,牙痛,乳痈,狂犬咬伤。"
⑦《四川中药志》:"治痨伤,咳嗽。吐血及妇人血气痛。"
⑧《闽东本草》:"治手掌或手指刺伤,蛇虫叹伤。"
温馨提示:请在医生指导下辨证使用,请勿盲目试药,本平台仅做信息分享,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