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在全球范围或将跻身成为主流疗法,而非仅仅作为手术、放疗等标准疗法之外的补充替代疗法。
据《自然》新闻9月26日报道,世卫组织最高权力机构——世界卫生大会将于2019年推出该组织的第11版全球医学纲要,首次纳入中医传统医学的相关信息。全球医学纲要也被称为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(ICD),在全球拥有绝对的影响力。
ICD对数千种疾病和诊断进行了分类,决定了100多个国家的诊疗过程。它会影响医生的诊断,影响保险公司确定保险覆盖范围,影响流行病学家开展相关研究,还会影响卫生官员对死亡率等统计数据的解读。
中医进入ICD:从2004到2018
新纳入的中医传统医学的相关信息将写在第11版全球医学纲要第26章内,该章节主要阐释传统医学的分类体系,将于2022年在世卫组织成员国实施。
这项工作始于十几年前。2004年开始,时任世界卫生组织(WHO)马尼拉西太平洋办事处传统医学顾问Choi Seung-hoon带领亚洲国家的几十名代表,将数千年的中医知识整理成一个清晰完整的构架体系。
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,中国、日本、韩国等国家代表在无数次的会议中针锋相对,都认为本国版本的中医才是正统、应写入目录。最终这些代表逐步达成共识,提出了包括3106个术语的清单,然后对清单进行了英文翻译。《自然》称,这是扩大中医实践范围的重要一步。
Choi等人预计,将传统医学写入ICD或影响深远,将加速使目前正蓬勃发展的传统医学进一步扩大影响力,最终成为全球医疗保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西方医学中心的Ryan Abbott认为,世卫组织关于中医的决策可以理解成是“是一种主流认可,将在全球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”。
在北京的一家传统中医院药房里,中药师正在配药。
中西医理念不同
然而,中医影响迅速扩大带来的影响仍充满争议。
从根本上来说,中西医两方阵营的理念截然不同。西医追求的是用明确的定义和充分检验的病因来解释疾病状态,药物疗效评定通常需要随机对照临床试验,提供统计学证据。
而中医的基础是关于“气”的理论,根据中医学的说法,“气”是一种重要的能量,沿着被称为“经络”的通道流动,帮助身体保持健康。在针刺疗法中,针刺穿皮肤,抵达经络的数百个点中的某一个,通过改变“气”的方向恢复患者健康。中医疗法,无论是针刺还是草药,都是通过调整“阴”和“阳”之间的平衡发挥作用。
对中医持批评态度的人认为,目前没有生理证据证明“气”或“经络”真实存在,并且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中医治疗有效。中药的有效性只在少数几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被证实。
在浙江,一名中医执业者在给病人做艾灸治疗。
接受中医和西医训练的医生通常对对方抱有怀疑态度。西医追求的是用明确的定义和充分检验的病因来解释疾病状态,药物疗效评定通常需要随机对照临床试验,提供统计学证据。
而中医则认为西医理论过于简单化,决定健康的因素是因人而异的。想从大群体中得出一般性结论不说不可能,也是非常困难的。而且中药方通常有十几种或更多种成分,其复杂机制不能用单一因素来解释。
但这对立的两者之间也并非全无折中。西医机构,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(NIH),已经建立专门部门来研究传统医学实践。中医从业者越来越多地在临床试验中寻求有效性证据。他们也经常谈到中医药现代化和标准化的必要性。
中医传播背后的经济战略
目前从中药中分离出的最受关注的物质就是青蒿素。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首先分离获得,现已成为一种治疗疟疾的有效方法,屠呦呦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。
从世卫组织角度来说,向来支持传统医学,尤其是中医,把它作为实现全民医疗保健长期目标的一部分。世卫组织称,在部分国家,传统医疗比西医更便宜,也更容易获得。而70%的全球医疗保健支出基于ICD信息进行报销和分配。
现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非常支持中医,2016年,国务院制定了一项国家战略,承诺到2020年实现中医的普及,到2030年实现中医产业的蓬勃发展。战略内容包括支持中医旅游,这将吸引众多游客前往中国诊所。 每年成千上万的游客,特别是俄罗斯游客涌向海南寻求中医治疗。中国政府计划到2020年建成15个与海南相似的中医示范区。
在海南,一位中医执业者在为患者提供拔火罐治疗。
中国还有意进一步扩大中医的国际影响力。中国的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呼吁到2020年建立30个提供中医服务及教育的中心,并尽可能扩大其影响力。截至2017年底,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、匈牙利、哈萨克斯坦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已建成了17个类似的中心。
这种紧密关系也为中国带来了巨大收益,2016年至2017年,出口到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的中药材及其他相关产品的销售额增长了54%,达到2.95亿美元。